东盟人文学院2025届毕业生宣传资料
一、学院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成立于2018年7月26日,时任贵州省省长,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谌贻琴和时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和教育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拉杰为学院揭牌,是贵州省现有本专科院校中,唯一为培养服务东盟交流发展特需人才设立的学院,目前开设有泰语,老挝语,越南语三个外语非通用语专业。
学院旨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科技、文化和人才的需求,立足贵州特色领域和优势资源,发挥贵州在国家面向东盟合作交流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人文领域的互动,培养一批信念坚定,专业技能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科学精神,熟知对象国语言文化的应用型非通用语人才,同时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东盟人文研究智库。
学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和省内极具专业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资源力量,同时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结构优化的师资和科研队伍。
学院集成优质学科资源,先后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越南岘港大学下属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备忘录、谅解备忘录,采用互换交流、联合培养等模式共同打造国际化人才。同时,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加强学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交流和人才支撑作用,与东盟国家开展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学院以高起点、高水平、承接发展、开放合作和机制体制创新为基本原则,建设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国家级东盟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为贵州省教育对外开放发展和贵州民族大学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二、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毕业生人数、主修课程
1.老挝语(本科,学制4年,28人)
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通老挝语言,了解老挝文化背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及专业运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的外交、商务、海关、移民局等领域从事国际外事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外贸企业、教育、媒体等机构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
主修课程:东盟国家概况、东盟国家文化、老挝法律法规、老挝经贸、老挝礼仪、基础老挝语、老挝语听力、老挝语口语、老挝语阅读、老挝语语法、老挝公文写作、老挝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老挝语、语言学概论、老挝文化、老挝文学、老挝概况等。
2.泰语(本科,学制4年,27人)
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通泰国语言,了解泰国文化背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及专业运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交际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的外交、商务、海关、移民局等领域从事国际外事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外贸企业、教育、媒体等机构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
主修课程:东南亚区域史、东盟国家概况、东盟国家文化、国际法、泰国文化、泰国概况、泰国礼仪、泰国公文写作、基础泰语、泰语阅读、泰语口语、汉泰翻译理论与实践、泰语视听说、高级泰语、泰语语法、泰汉互译、泰汉口译、泰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3.越南语(本科,学制4年,26人)
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通越南语言,了解越南文化背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及专业运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交际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的外交、商务、海关、移民局等领域从事国际外事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外贸企业、教育、媒体等机构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
主修课程:基础越南语、高级越南语、越南语听力、越南语口语、越南语读写、越南概论、中越关系,越南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东南亚社会与文化等课程。
三、就业工作人员
联系人:张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