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砚藏古韵,匠心传千年
2025年7月21日,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茶香石韵——黔行砚墨·语通茶帆"铸牢推普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州石砚的传承密码。在思州石砚基地,实践团与州级传承人周永平师傅展开深度交流,并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等形式,探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

图一 实践团与思州石砚传承人合影
一、千年砚韵:从宫廷御用到民族瑰宝
在思州石砚基地,周永平师傅向实践团展示了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精髓。作为中国"八大名砚"之一,思州石砚自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便畅销于世,其石质细腻温润,内含天然金星纹理,北宋文豪苏东坡赞其"珙璧",清康熙年间更被纳为御砚。这方承载着文人雅趣的石砚,曾作为国礼赠予泰国公主诗琳通,并在2010年日本东京国际博览会上惊艳亮相。周恩来总理1960年视察贵州时,特别嘱托"要保护好思州石砚";1987年胡锦涛同志调研岑巩时,亦对技艺传承提出殷切期望。

图二 思州石砚打开国外市场
二、周氏龙派:非遗传承的坚守与突围
周永平师傅的传承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位"半路出家"的手艺人,在父亲一句"外人都在学我们家手艺,你有什么理由不学"的激励下,高中毕业后毅然投身石砚雕刻。凭借惊人天赋,他将常人半月的工期缩短至十几天,独创的周氏龙派技法以立体浮雕见长,所雕龙纹砚台栩栩如生,订单纷至沓来。
然而,辉煌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困境。"我能想到的办法都想遍了,但不能放弃,徒弟们把青春都给了我。"周师傅坦言,非遗传承面临着知名度不足、市场渠道狭窄等挑战。尽管技艺精湛,但思州石砚在市场推广和知名度提升方面仍然面临挑战,非遗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图三 周永平师傅向实践团展示思州石砚
三、推普赋能:让非遗走出深闺
下午,实践团走进思州石砚博物馆,通过图文史料与实物展品,系统了解砚台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馆内陈列的《龙珠砚》等珍品,印证了思州石砚"鬼斧神工”的技艺高度。
"推普是打开非遗传播的钥匙。"实践团成员表示,将通过国际展览、电商直播等方式,打开思州石砚知名度,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此次茶香石韵实践团的思州石砚探索之旅,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困境,也为后续推动思州石砚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素材。未来茶香石韵实践团将结合专业优势,通过文化传播,为思州石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四 思州石砚博物馆展出的思州石砚
文/图:韦红志
一审:彭然
二审:代莉莉
三审:罗敏